English

众志成城缚苍龙

1998-08-1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我有话说

党员干部:江堤之基

连日来,记者沿江堤采访,只要看见那些手拄拐杖、走路一瘸一瘸的,只要看见那些头上或手上缠着绷带的,不用问,就知道他们准是共产党员或基层干部。千里江堤之上,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他们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被群众称为“江堤之基”。

7月23日晚,公安县南平镇18公里堤段即将出现洪水浸溢的险情,5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得到消息后,县直机关605名干部组成“敢死队”开赴南平。集结待命的80余支县直战线青年突击队冒雨奔赴一线。狂风怒号,暴雨如注,洪水距最低堤面仅0.3米,并以每小时0.12米的速度暴涨,情况万分危急,650余名突击队员迅速投入战斗,铲的铲,装的装,扛的扛,垒的垒,经过近2个小时的奋战,一条宽1米、高0.6米、长1800米的“白色长城”蜿蜒在堤面上,险情暂时排除。晚22时,风雨大作,洪水再次上涨,子堤开始御水,已经疲劳不堪的突击队员们从泥泞中爬起来,冒着风雨再一次投入垒筑子堤的战斗,两层、三层、四层,洪水吞没了一层又一层土包,而子堤也在突击队员们手下不断地加高加宽,一场意志与体力的较量,在人与水之间持续了近5个小时,直到洪水最终被制服。

长江干堤洪湖周家嘴险段一艘满装泥土的驳船正向岸边驶过来,手臂多处发炎的洪湖市市长韩从银,未等船靠稳就第一个跳下水,用沙哑的声音喊道:“快来装土!”原来,长江干堤周家嘴险段发生了重大险情。由于高水位长时间浸泡,在70米长的堤角、堤身处有11处涌出16个清水洞,其中9号洞每小时出水达2.7吨。一时间,千余官兵和民工扛起泥包就往堤上冲,往水里跳。险情控制了,参加过多次抢险的原兴村67岁的民工龚炎昌对记者说:“一听到市长‘别紧张,听我指挥’那沙哑的声音,就让人放心。”

为有牺牲多壮志。武汉市水利局农村水利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潘良勇近两年来一直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而且正处于脑溢血恢复期。入汛以后,他多次主动要求,硬是来到了抗洪第一线。7月7日,潘良勇和同事们冒着高温,驱车200多公里,先后查看了10多处险工险段,深夜11时多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由于劳累过度,不幸脑溢血再度突发,两天后以身殉职,年仅52岁。阳新县韦源口镇干部陈克华,把自己全部精力倾注在防洪抢险上,终因疲劳过度,于27日倒在了他日夜坚守的大堤上。这位在7月1日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党员,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他入党的誓言: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

军队武警官兵:生命之舟

从地图上看,(上“竹”头下“牌”)洲湾酷似一只硕大的高高翘着的大拇指伸入滚滚江涛,顶迫着万里长江顺着它绕了一个近百公里长的大弯后才姗姗东下,而拇指根处就是确保干堤——四邑公堤。

8月1日晚,(上“竹”头下“牌”)洲湾江堤告急,2日凌晨1时40分,垸内仍有地方在放电。湖北省武警消防总队队长李金文等不及了:“6艘冲锋舟和橡皮艇全部下水,全力向溃口处挺进!”某部舟桥旅近20艘冲锋舟一道前行。他们冲向一个个村庄,一棵棵树木,冒着触电覆舟的危险。

8月2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灾区采访,公堤上的受灾群众和救援官兵激动地对记者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生死一刻之际,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一位消防战士讲了一段感人的经历:他们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在一棵树上发现了一名战士的身影,赶到树边,才发现他的怀中还抱着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

当洪水从天而降的时候,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戴应忠少将和许多战士一起被冲到一片树林中。当时战士们都要他赶快上树时,他却把从身边掠过来的一棵又一棵大树留给了战士。不久,他被冲到另一片树林。天亮后,救生艇终于在树上找到了他。见艇上已经超载,他果断地命令道:“在我后面的树上,还有一位老人。让他上艇!”这位66岁的老人叫刘圣德,中堡村人。

下午2时,所有险情已得到控制。营救官兵们在公堤上集合,省军区司令员贾富坤少将讲话仅6分钟,就有7名战士昏倒在地上。将军流泪了:“就地休息!”战士们全部瘫倒在草地上。

此刻,一些冲锋舟、橡皮艇仍在汪洋中穿梭寻找灾民。那是一艘艘生命之舟啊!

共青团员:青春之歌

在湖北境内的千里江堤上,一面面迎风飘扬的团旗,一个个奋勇搏击的年轻身姿,形成一道夺目的风景。至记者发稿时,80万团员青年已在千里江堤上与洪水殊死决战了整整50天,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29日14时,武汉关水位突破29米大关,水位还在不断上涨,在此紧急关头,团市委和市青年防汛抗洪突击总队组织的3万多名团员青年迅速来到了最危险、最急需的地方。武汉市公安系统成立了100多支青年突击队,5400多名青年干警分布在全市208个重要闸口、险段,采取“一闸一警、一段多警”的硬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卫生系统的团员青年组织了1571支医疗小分队在长江险段和疫区日夜守候。28日深夜,武昌粮站二号闸口出现严重险情,1米多高的浪翻过闸口,防浪彩条、沙袋被大浪卷走,危急关头,粮站团支部书记张凡带领11名团员青年系着绳子,毅然跳入江中,组成一道人墙,用血肉之躯阻挡洪水肆虐,直到大部队赶来消除险情。

在被黄石市防汛指挥部列为一号险段的河口险段,“黄石青年誓与江堤共存亡”的生死牌,经过几天暴雨的冲刷和洪水的洗礼更显鲜艳夺目。自从7月5日6时30分团市委书记成佳刚带领一批突出队员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已先后查险、排险100多次,他们顶烈日、冒风雨,风餐露宿,渴了喝一口江水,饿了啃一口干粮,病了也不下防线。7月23日,洪水已漫进了黄石市区,正在堤上指挥抢险的成佳刚得知孩子发高烧却被水困在家里时,也全然不顾,在齐腰深的水中一直坚持到最后。在300多公里的黄冈江段,有10万团员青年、1200余支青年突击队员活跃在抗洪第一线,1000多名团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先后搭建防汛哨棚1500余座,组织防汛排涝机械110台套,安排编织沙袋千万余条,防浪桩10万余根。黄梅团县委书记孙旺民带领青年突击队在全县汛情最严重的李英乡老洲防段立下生死牌,把那段堤命名为“青年生死堤”。30多天来,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实现了面向团旗所发的誓言:水涨堤高,人在堤在。

水利专家:智慧之光

湖北,是一个科教大省,武汉是一个科教大市。6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水利专家们也积极参加抗洪守堤。巍巍大堤上到处闪烁着他们的智慧之光。

8月1日上午,武汉市市长王守海再次召开市防汛专家会议,向防汛专家请教抗洪良策。7名“老防汛”汇聚一起,为在高水位下确保江堤安全出谋划策。张克孝、肖先悟、蔡先达、郑宜寿、王日章、邢宝铭、万群等7名老防汛专家,针对堤基薄弱的土质江堤、险情程度较重的城区防水墙和重点民堤民垸各自不同的成险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御险方案,以确保武汉大堤安全。

8月2日,来自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90名水利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开赴该市防汛抗洪第一线。据介绍,90位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中,有参加过1954年防汛的老专家、老教授,有出大学校门不久的水利新秀,有被国家授予勘察大师称号的范世凯、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院长刘景植、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于双清等。武汉海军工程学院还派出了数名专业潜水员。

专家们的工作热情令守堤人员十分佩服。60多岁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河流所副总工程师梁中贤处理完后湖乡险情后,又马不停蹄赶到谌家矶乡,连夜驻扎这里,对该乡东堤、西堤几处险情进行了全面了解,为提出抢险方案作准备。

武汉肉联厂专防堤段附近有条1米宽500多米长的排污沟,威胁堤防安全,有关部门派出500多人次、20多台车用建筑垃圾把沟填平。可是水利专家来一看,连连摇头,大家只得重新把刚填好的沟挖开,按专家的要求用沙、瓜米石、封口石重填一遍,使这条沟既可排废水、又能防止渗漏。

位于距武汉30公里处的金口水文站,担负着金水闸内民垸和闸外长江水位的观测任务。不管刮风下雨,这里的5名职工每隔一小时要测一次水位和雨量,同时还要去两公里外的江边观测站测长江流速。经常全身被淋得湿透。像金口这样的水文站在湖北省有614个。全省1500多名水文职工一直坚守在第一线,掌握第一手水雨情资料。每天有5000多份长江、汉江等地的水雨情电报源源不断地向省水文水资源局发送,经过电脑分析和专家会商后,形成水预报和水文资料。

今日长缨在手,众志成城缚苍龙!滔滔长江浊浪翻滚,巍巍大堤岿然不动。湖北省数万军警民就是这样日夜与洪水殊死搏斗,就是这样战胜了今年长江的三次特大洪峰,并且正在战胜长江第四次特大洪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